21st Century Foundation

THE R&D CENTER FOR DIGITAL
CONVERGENCE INDUSTRY

數位匯流產業研究
發展中心

專欄評論

WHAT’S NEW

緊箍咒下的有線電視

發布日期 / 2024-11-05

我上個月參加了一場在立法院舉辦的座談會,衛星廣播電視公會(以下稱公會)疾呼要讓「全民看賽事」,希望有線電視也能與IPTV聯合競標及播送國際賽事。而金鐘59得獎戲劇節目,如《有生之年》及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都在串流影音平台(OTT)首播。根據NCC今年第二季的統計,有線電視全國總訂戶數僅存四四二萬戶,自二○二三年底已再流失九萬。種種跡象顯示,有線電視已不再獨大,甚至緩慢衰落中。

有線電視為何榮景不再?答案是OTT崛起,或者說與OTT內容相較,有線電視既難看又重覆。今年初迪士尼旗下十一個頻道(包含原衛視家族)全面退出台灣有線電視後,主要頻位(廿五至八十台)除了新聞台外,更是內容貧瘠。

 我算是業餘電影研究咖,發現今年以來HBO的首播片源只剩華納兄弟、環球和派拉蒙,而沒有了索尼(《蜘蛛人》發行商)。東森洋片台則加入MLB美國大聯盟的賽事及花絮填充時段。而取代Star Movies的AMC片源主要為獨立製片的電影。這顯示,沒有強力競爭對手後,頭部電影頻道都降低購片成本以節省支出,內容則進一步弱化。

由於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族群已集中在中高齡人口,他們比較熟悉好萊塢大片與港片,口味也偏主流。故減少好萊塢電影排片量,無異降低收視品質。可惜的是,因OTT興起與大型平台業者如Google/Youtube分據廣告大餅,頻道業者利潤逐年下滑,很難加碼投資購片。

公會這幾年不斷訴說經營苦楚,但要促成有線電視跳脫惡性循環,內容必須先要活化。目前可供收視頻道其實有兩百餘頻,但許多更優質頻道卻無法進入主要頻位,以致收視率偏低。消費者找不到想看節目,自然就剪線了。

為今之計,手握定頻計畫大權的NCC,應順應市場多頻需求,解除「萬年頻道表」,改成如MOD三位數的頻道表,即可容納九大類型,每類型九十九個頻道的多元化內容,也避免消費者抱怨遺珠之憾。

然NCC前委員坦承,公會反對取消「萬年頻道表」。可想而知,公會成員若都是主要頻位業者,自然不希望改變主頻結構以增加競爭。緊緊抱住日漸微薄的廣告收入,再透過政府標案鞏固營收,是主頻業者的最佳利益解。殊不知,個別頻道的利潤極大化卻是以整體產業的崩解為代價。而「終局之戰」(endgame)往往比我們預期地更早到來。 

「萬年頻道表」的陳疴已久,NCC若想自救這幾年已失之公信力,先救轄下重要媒體產業,全面鬆綁有線電視的不當管制,如定頻計畫、頻道上下架核可、費率審議、黨政軍條款及三分之一結合上限等,另通過《媒體議價法》,活絡有線電視。否則有線電視的衰亡,也昭示著NCC廢止之期不遠矣。(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)

原文網址:科技.人文聯合講座/緊箍咒下的有線電視

瀏覽其他訊息

洗錢防制評鑑 州官更要備戰

最近為三大爭議法案,有人建議啟動院際協商,如真有此事,不妨將涉及行政院、司法院還有立法院職掌的現金交...

更多內容 >

防詐除騙 大夥有責

更多內容 >

「非想非非想」的原初與未來

更多內容 >

NEWSLET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