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地球天災頻仍,並流竄於各大報成為新聞的頭條,其不斷攀升的死傷數字,也成為各家媒體宣傳的利器,除了拉抬媒體的聲譽及曝光度以外,一方面也必須考慮其報導對民眾自身安全疑慮的影響,風災更造成不少國家經濟建設上的負擔,所以建立民眾防救災的資訊及辦別媒體報導的真實度,已是目前政府相關單位刻不容緩的目標。
目前已有不少案例是民眾自行將防救災等相關資訊,自行放在網路上與網友共享,此舉已改變了目前救災只能到第一現場的迷思,一般民眾也可透過網路社群、微網誌等相關資訊平台發揮其個人影響力,有效的改變現況或提供資訊給第一線的救難人員,所以資訊的流通及整合在災難發生之時是相當重要的。為提高國民防救資訊等相關科技進展及科學常識,本計劃除以專題介紹國內外防災案例,並從科學角度切入,以較為平易趣味的方式針對災害成因新知、防救災科技新知、災後重建新知等面向,進行科普知識的編撰與推廣,提供民眾最新科技資訊及科學專題報導,鋪設強化大眾防救災知能的最後一哩路。
專題報導 | 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 |
專題報導 | 主題: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系列專訪(一) |
副題:劉紹臣:全球暖化不是你想的那樣 | |
專題報導 | 主題: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系列專訪(二) |
副題:陳永明:決策者需要最完整的災變資訊 | |
專題報導 | 主題: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系列專訪(三) |
副題:周桂田:災難風險評估不能只靠科學 | |
專題報導 | 主題: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系列專訪(四) |
副題:趙家緯:應對氣候災難 政府應更重視民間發聲 | |
專題報導 | 主題:氣候變遷下的災難須知系列專訪(五) |
副題:林子倫:用實踐切入國際議程 台灣要更積極 |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:序言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(一):理性看森林火燒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報導(二):土石流之險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(三):火山的生命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(四):知颱才能治颱 |
專題報導 | 重溫2012(五):地震都在下班後?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:導言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(一):強颱臨頭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(二):無山不崩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(三):風神駕到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(四):地動天搖 |
專題報導 | 防災預警科技(五):沙塵蓋目 |